概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清楚,但大多数研究认为SLE发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SLE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多种自身抗体(特别是抗核抗体)可以随血循环到达全身各脏器,病变可累及多种器官和组织。20世纪50年代以前患了SLE等于患绝症,常常被认为不能结婚,即使结婚也不能生育,因为生育可以使SLE疾病严重恶化,甚至危及生命。随着对SLE诊治技术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其生存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SLE不再是不治之症。SLE患者不但可以结婚,而且还能生育。由于SLE的发病和性激素密切相关,SLE患者受孕后,可使SLE疾病恶化,且易出现流产、...[详细]
病因
SLE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阐明,它作为一种最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ID),如同所有AID一样,它的发病是多因素的,包括遗传、内分泌、各种感染、环境及自身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紊乱等因素导致的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其中遗传和激素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1.遗传素质 SLE发病除了家族聚集(姊妹、母女同患SLE)外,还存在种族差异,这与某些基因有关。在对我国北方地区的SLE病人调查中,发现以HLA-DR2和HLA-DR9频率高。 2.激素影响 实验证实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释出,从而影响炎症反应。体内细胞合成的细胞因子又作用于垂体,增加促炎症激素如PRL...[详细]
发病机制
1.SLE是一较典型的免疫复合物病,于患者血清中发现有多种自身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种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器官及血管,造成多器官的损害。各类狼疮病的临床表现虽有不同,其中急性坏死性小动脉炎、细动脉炎是本病的主要病变。几乎所有的患者,受累的全身各器官的血管壁中,均有DNA及抗DNA等免疫复合物沉积形成的变态反应。活动期病变以纤维素样坏死为主,慢性期血管壁纤维化更为明显,血管管腔狭窄,器官供血不足,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水肿和基质增加。SLE患者体内有多种自身抗体,主要是抗核抗体,它能攻击变性或受损伤之细胞核,使细胞核染色质丧失,呈均匀肿胀,挤出细胞体,形成狼疮小体,当补体存在时,...[详细]
临床表现
SLE患者多为缓慢起病,随着所累及的器官系统不同,主诉及症状亦有不同,根据Hahn(1998)的资料,临床症状及发生率如下:95%的患者有全身症状包括发热、疲倦、乏力、体重减轻和周身不适。SLE患者约95%出现骨骼肌肉症状,包括严重关节疼痛,表现为对称性关节炎,半数有关节晨僵,肌肉疼痛、乏力,严重者肌肉萎缩。85%SLE患者有血液系统改变,包括贫血、溶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清中有狼疮抗凝物。大约有80%的SLE患者出现皮肤损害,突出的特点是面部蝶形红斑,分布于鼻及双颊部,少数红斑也见于其他部位,红斑稍微水肿,日晒后加重。肢端可有小结节及雷诺现象,皮肤弹力差。可以有脱发,口腔溃疡。60%...[详细]
并发症
SLE患者有产科并发症占30%,包括反复流产、胚胎停育、胎儿生长受限、胎死宫内、死产早产、围生期缺氧、早期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自身抗体的检测 分不具脏器特异性自身抗体和脏器特异性自身抗体。 (1)不具脏器特异性自身抗体:又分抗核抗体和抗胞浆抗体。 (2)脏器特异性自身抗体,有以下三种抗体:①抗血细胞抗体;②抗淋巴细胞抗体;③其他:抗甲状球蛋白、横膈肌抗体、抗神经组织成分抗体。 2.抗磷脂抗体检测 指有抗磷脂成分作用的一组抗体,存在于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甚至存在于无任何临床表现的患者。按其检测方法及临床表现不同而有各种命名。在SLE患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和LAC等都是抗心磷脂抗体。 (1)抗心磷脂抗体(anti-ardiolipin antibodies,ACL):其可出...[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1.免疫病理检查 (1)肾穿刺或组织检查:本方法所提供的病理诊断对许多狼疮肾炎和估计预后有价值。至少包括光镜、荧光镜检查,必要时用电镜检查。用免疫组化方法可鉴定淋巴细胞的亚型及沉积物的成分。 (2)皮肤狼疮带试验: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查病人的皮肤,在表皮与真皮交接处出现一条局限性免疫球蛋白沉淀带,呈黄绿色,为免疫球蛋白(主要为IgG)与补体在表皮真皮交界处的结合物。SLE病人阳性率为50%~70%。如从病损部位取材,则多种皮肤均为阳性,故应自暴露部位正常皮肤取材,以提高本试验的特异性。在治疗中,免疫荧光带壳随着病情的缓解而消失,因此可用作为诊断疗效的指标之一。 2...[详细]
诊断
1.按照1985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风湿病学学术会议上修改与制定的诊断标准 (1)颊部皮疹或盘状红斑。 (2)光过敏。 (3)口腔或鼻咽部无痛性溃疡,脱发。 (4)关节炎。 (5)浆膜炎、胸膜炎、心包炎。 (6)肾病变:蛋白尿、尿出现红细胞和(或)管型。 (7)神经系统异常:抽搐、精神异常。 (8)血液系统异常: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 (9)免疫学异常:狼疮细胞阳性或抗核抗体(ANA,对各种细胞核成分抗体的总称)阳性;ANA效价增高。 (10)抗Sm抗体阳性:Sm...[详细]
治疗
1.一般治疗 避免过度劳累,卧床休息,尤其需要避免日晒,防止受凉感冒及其他感染,注意营养及维生素的补充,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2.生育指导 SLE对母婴双方均有极大危害,因此SLE病人须注意避孕,须应用工具避孕,因药物避孕可激发血管病变,因而禁忌。在病情缓解半年以上或在控制期才允许怀孕;活动期和有明显心肾功能损害者应作疗病流产,及时终止妊娠。已生育者最好在缓解期做输卵管绝育术。 3.免疫抑制剂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妊娠期及产后常规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剂量:孕前已停药者,服泼尼松(强的松)5~l0mg/d。孕前如持续服用泼尼松(强的松)5~15mg...[详细]
预后
SLE患者预后差,10和20年的成活率分别只有75%和50%(Jacobsen,1999)。 以往临床上对SLE妇女认为妊娠会给其带来生命之虞,采取一旦妊娠就终止妊娠的措施。由于患病妇女迫切要求生育和近年来监测与治疗手段的改进,采取病情缓解半年以上者允许其妊娠,可明显降低母儿的死亡率。SLE妊娠中流产、早产、死胎及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胎儿丢失是正常人群的2~3倍,这是内科与产科领域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预防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