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一种重危的临床综合病征,为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也是引起死亡的多见原因,简称呼衰。呼衰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中枢和(或)外周性呼吸生理功能障碍,使动脉血氧分压(PaO2)<8kPa(60mmHg)或伴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6.67kPa(50mmHg),并存在呼吸困难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小儿多见急性呼吸衰竭。目前随着小儿危重病救治技术的完善和提高,尤其在急诊室和重症监护救治手段的应用,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呼吸衰竭定义和认识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此处着重讨论呼吸系统疾病所产生的呼衰问题。
病因
呼衰的病因可分为3个大类:即呼吸道梗阻、肺实质病变和呼吸泵异常,三者又相互关联。 1.根据年龄分类 (1)新生儿阶段:一般指出生后28天内出现的呼吸系统或其他系统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多因窒息、缺氧、肺发育不成熟、吸入羊水胎粪、肺部或全身感染导致。此外,先天性畸形和发育障碍导致上、下呼吸道梗阻,膈疝使肺部受压迫等,也可以导致呼吸衰竭。 (2)婴幼儿阶段:多为支气管肺炎、中枢感染等导致,也可以因气道和肺部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导致肺炎和呼吸衰竭。 (3)儿童阶段:多可因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哮喘持续状态、感染性疾病、肺外脏器功能衰竭等...[详细]
发病机制
其病因由上下呼吸道梗阻、肺部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肌病所引起,使呼吸功能发生严重损害,不能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而导致缺O2,CO2正常或降低(Ⅰ型)、或过多(Ⅱ型),产生肺容量减少、顺应性降低和呼吸功能增加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和代谢障碍。 通气和换气的正常进行,有赖于呼吸中枢的调节。健全的胸廓,呼吸肌及神经支配、畅通的气道、完善的肺泡及正常的肺循环。任何原因只要严重损害其中一个或更多的环节,均可使通气换气过程发生障碍,而导致呼衰。由于其病因和病理基础不同,仅采用一种标准作为全部呼衰的指导是不够全面的。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血气分析等,可将其分为换气和通气功能衰竭两个类型。 1....[详细]
临床表现
小儿临床多见急性呼吸衰竭,除有原发病的表现外,出现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出现多种临床异常情况。 1.呼吸系统 由于小儿肺容量小,为满足代谢需要,肺代偿通气主要依靠呼吸频率加快获得。当呼吸频率>40次/min,有效肺泡通气量呈下降趋势。因此呼吸困难多表现为浅快,婴幼儿甚至可以达到80~100次/min,出现三凹征。当呼吸肌疲劳后,呼吸速度变慢,同时伴严重低氧和高二氧化碳潴留,出现多种临床异常表现;当血氧饱和度<80%时(PaO2<6.67kPa)出现发绀;但如果患儿贫血,发绀可以不明显。高碳酸血症时,可以出现皮肤潮红、口唇樱桃红色,并不反映循环改善,须加以区别。若PaCO2>1...[详细]
并发症
主要有消化道出血、心律失常、气胸、DIC、浅层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并发症、继发感染等。 1.发展为严重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枢性呼吸衰竭可以发展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损伤。持续机械通气时。呼吸管理不善,可以导致气道肺泡发育不良,呼吸道细菌感染,发展为肺炎,加重呼吸衰竭。化疗和免疫抑制时、肠道缺血缺氧-再灌注性损伤等可以导致严重肺部感染性损伤,并发展为ARDS。 2.发展为肺外脏器功能衰竭 呼吸衰竭时持续低氧血症可以导致肺部和肺外脏器功能衰竭。主要由于肺部炎症细胞大量集聚,释放促炎症介质进入循环,攻击肺外脏器,导致肺外脏器的功能和结构损害,可以发...[详细]
实验室检查
怀疑患儿有呼衰时,应作血、尿常规,血尿素氮或血清肌酐测定,血氯、钠测定,血液气体测定。化验室检查能客观反映呼衰的性质和程度,对指导氧疗、机械通气各种参数的调节,以及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均有重要价值。 1.尿常规及血清肌酐 正常者,可排除肾性酸中毒。 2.血气分析 能准确地反映呼衰时体内缺氧和酸中毒的具体情况,方法简单。自应用微量测定以来,可多次重复进行,以观察其动态变化,同时还可了解机体对酸中毒的代偿程度和循环功能,与临床现象、简易通气量测定、电解质检查等作综合判断,对指导治疗具重要意义。 (1)低氧血症的分析: ①动脉氧分压改变的意义:...[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应做心电图、胸片和B超、CT等检查。
诊断
根据以上呼吸系统表现,加上神经系统、心血管、内脏功能变化的表现,结合血气分析,可以初步做出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 一般认为在海平面大气压水平,静息状态下吸入空气时,PaO2<8.0kPa, PaCO2≥6.0kPa,SO2<91%为呼吸功能不全;PO2≤6.65kPa,PCO2≥6.65kPa,SO2<85%提示呼吸衰竭。 根据PaCO2 PaO2值可推断呼衰原因,此值14.6~18.6kPa(110~140mmμg),提示通气不足;若<14.6kPa(<110mmμg),提示换气障碍;若>18.6kPa(>140mmμg)(不吸氧)提示可能有技术误差。 血气分析可...[详细]
治疗
原则为提高PaO2及SO2,降低PaCO2。小儿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应积极治疗。 1.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呼吸衰竭的直接病因,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特别是要促进哪些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变的恢复,如肺炎时的感染的控制、中枢神经疾患的脑水肿治疗,ARDS患儿的肺水肿治疗等。原发病不能立即解除的,改善血气的对症治疗有重要作用;但呼吸功能障碍不同,侧重点亦异。呼吸道梗阻患儿的重点在改善通气,ARDS患儿重点在换气的改善,而对肺炎则应兼顾两方面。因此,正确的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只有对患儿呼吸衰竭病理生理特点有明确的了解,才能把握不同病情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2.氧疗 对于呼吸功能...[详细]
预后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治疗基础疾病及诱发因素,缓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防止并发症。Ⅰ型呼吸衰竭旨在纠正缺氧,Ⅱ型呼吸衰竭还需提高肺泡通气量。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控制感染和合理给氧是抢救呼吸衰竭患儿的主要措施,及时去除原发病或诱因,可以缓解病情。慢性呼吸衰竭经治疗一般可以缓解病情,关键是预防。合并两个以上脏器功能衰竭者、年轻幼小者、合并营养不良、伴有惊厥、昏迷者病死率高。
预防
要积极治疗导致呼吸衰竭的疾病。治疗休克和严重感染时,要控制输液速度和出入量平衡,避免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是防止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血液气体微量分析的临床应用,可籍以观察其功态改变,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分析病因,及时处理,以抢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