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痛风(gout)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引起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征是;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形成,也可由尿酸结石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西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将相帝王患有痛风,故又将痛风称为帝王病,也因此一直被视为和“酒肉”有密切关系的富贵病。痛风病的历史,可追溯到17世纪,著名神经学家Thomas Sydenham首次详细描述痛风症状,但直到19世纪才知道痛风和尿酸之间的密切关系。1950年后,人们可以精确地测定血尿酸值,并使用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被多形核白细胞吞噬...[详细]
病因
高尿酸血症是临床生化检查中常遇到的问题。正常人每天产生的尿酸如果生成速率与排出率相当,则血尿酸值能保持恒定状态,否则可造成高尿酸血症。有关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与分类,可大致分为产生过多型的代谢性原因(10%)与排泄不良型的肾脏性原因(90%)(表2)。 1.遗传因素 从古代即已发现痛风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原发性痛风患者中,10%~25%有痛风的阳性家族史,从痛风病人近亲中发现15%~25%有高尿酸血症。因此认为原发性痛风是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外显性不完全。高尿酸血症的遗传情况变异极大,可能为多基因性。很多因素均可影响痛风遗传的表现形式,如年龄、性别、饮食及肾功能等。现已确定有两种先天性...[详细]
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拥有尿酸(氧化)酶(uricase)的物种,能将尿酸转化为溶解性较高、更易排出的尿囊素(allantoin),故血清尿酸水平低而无痛风存在。人(Homo sapient)和几种类人动物(hominoid species)是在进化过程中发生尿酸氧化酶基因突变性灭活的,从这点来说,人类的高尿酸血症是尿酸分解代谢的先天性缺陷造成的。溶解状态的尿酸,作为活性氧包括由氧和超氧化氮衍生的过氧亚硝酸盐的清除剂(scavenger),可能是于人有利的。高尿酸血症血清中尿酸浓度取决于尿酸生成和排泄速度之间的平衡。人体内尿酸有两个来源,一是从富含核蛋白的食物中核苷酸分解而来的,属外源性,约占体内尿...[详细]
临床表现
痛风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渐增。男性的高峰年龄为45岁左右,男女之比为20:1。不少病人有阳性家族史,大多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X-性连锁遗传。痛风患者的自然病程及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下列4期。主要侵犯手及足(图6,7,8)。 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血清尿酸盐浓度随年龄而增高,超过416μmol/L(7mg/dl)时,可谓高尿酸血症。此期仅有血尿酸增高,并无尿酸盐沉积和组织炎症反应。男性病人从青春期后血尿酸升高,女性大都见于绝经期后,多数病人停留在此阶段,而并未出现临床症状,只有少部分病人发展为痛风。但血清尿酸浓度越高,持续时间愈长,则发生痛风的机会亦愈多。 ...[详细]
并发症
高尿酸血症病人多肥胖,常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Ⅱ型糖尿病(NIDDM)。在老年痛风患者死亡原因中,心血管因素超过肾功能不全。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及血沉 急性关节炎发作期,可有血白细胞增多,血沉增速,但常小于60mm/h。 2.尿常规 病程较长的病人,可有蛋白尿、血尿及脓尿,偶见有管型尿。 3.血尿酸测定 急性发作期绝大多数患者血清尿酸增高,采用尿酸氧化酶法,男性416μmol/L(7mg/dl)、女性357μmol/L(6mg/dl)具有诊断价值。若已使用排尿酸药或糖皮质激素,则血尿酸水平可以不高。缓解期可正常。 4.尿尿酸测定 对诊断急性关节炎帮助不大,因有半数以上痛风患者尿液尿酸排出正常。但通过尿液检查了解尿酸排泄情况,对选择药物及鉴别尿酸结石是否由于尿酸增高引起有所帮助。正常...[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1.滑囊液检查 急性关节炎期可抽取大关节如膝关节等滑囊液进行偏振光显微镜检查,若白细胞内有双折光的针形尿酸钠结晶,有诊断意义。光学显微镜检查的阳性率仅为偏振光显微镜的半数。滑囊液白细胞计数一般在1000~7000/mm3之间,可达50000/mm3,主要为分叶多核粒细胞(图18,19,20,21)。 2.X线检查 早期X线表现关节周围局部软组织肿胀。当病变逐渐进展至多关节性痛风性关节炎期时,其手、足小关节的关节面可出现直径为数毫米至2cm、边缘锐利、分界清晰的囊状穿凿状或虫噬状的骨质缺损,骨质缺损区周围骨质结构和密度一般无改变(图22~34)。至慢性关节炎期,由于...[详细]
诊断
中老年男性突然反复发作下肢如跖、踝及膝等单关节红、肿、疼痛,伴血尿酸增高,即应考虑痛风可能。关节的疼痛和炎症对秋水仙碱治疗有迅速的反应,具有特征性的诊断意义。滑囊液中白细胞内见到典型针形双折光尿酸结晶或痛风石镜检有尿酸盐结晶沉积,则诊断可以确定。 1.外周关节突发严重关节炎症,特别是发生在下肢关节时,应想到痛风。如有分次发作史(非发作期症状全无),亦有助于诊断。偏振光镜检发现滑液中白细胞有闪亮的负性双折光尿酸单钠针形晶体即可确诊。滑液中白细胞数5000~5万/mm3以上不等,视炎症的急性程度而定。滑液还应作革兰染色和培养,因可能同时伴有感染。 2.测定24h尿中尿酸排出量很...[详细]
治疗
目前对痛风仍无根治药物。临床治疗要求达到以下4个目的:①尽快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②防止关节炎复发;③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关节等引起各种并发症;④防止尿酸肾结石形成。具体治疗措施应根据病情发展阶段来确定。 1.一般治疗 控制饮食,防止过胖,避免进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脑、肝、肾)、骨髓、海味、螃蟹等含嘌呤最丰富;鱼虾类、肉类、豌豆、菠菜等亦含一定量嘌呤。肥胖患者须限制总热量摄入,以逐渐达到或接近理想体重。但降低体重不宜过快,因脂肪等组织分解过快,可引起血酮体及乳酸浓度升高,抑制尿酸排泄,甚至诱发痛风发作。一般来说,选用中等度蛋白及低脂肪饮食较为理想。平日宜多饮水...[详细]
预后
本病预后决定于与高尿酸血症有关联的病态、治疗情况、肾功能状态及其他合并症。痛风本身不会缩短寿命,但伴有心血管疾病及肾脏进行性病变者预后不良。关节炎反复发作,可以加速关节的畸形及致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