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宫颈腺癌来自宫颈管并浸润宫颈管壁,宫颈腺癌较鳞癌少见,以往报道宫颈腺癌占宫颈鳞癌的15%~20%。 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是宫颈鳞癌的癌前期病变,但对宫颈腺癌来说,有无癌前病期病变尚有争论。因未发现有公认的宫颈内腺体发育异常情况,虽然病理学家注意到腺癌与不典型腺体共存的病例,但未证实这种不典型腺体将发展为腺癌。虽也有自宫颈腺上皮细胞轻度不典型增生逐渐加重到中度以至重度不典型增生,最后发展为宫颈内膜腺体原位癌,称为宫颈表皮内腺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glandular neoplasia,CIGN),但在实践中很少应用。 2.宫颈...[详细]
病因
宫颈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有关发病因素有人认为有与宫颈鳞癌相似的特点,如早年性交、性生活紊乱、多个性伴侣,也有与子宫内膜癌相似的特点,不孕、少孕者、肥胖、高血压及糖尿病比率明显高于宫颈鳞癌。也有学者认为宫颈腺癌的发病因素与宫颈鳞癌不同,认为腺癌的发生与性生活及分娩无多大关系,而可能与内分泌紊乱及服用外源性激素有关。宫颈腺癌多发生在更年期,与此期体内激素常发生紊乱有关。在应用孕激素类药物及妊娠妇女的宫颈中可见到微腺型腺体增生(microg-landular hyperplasis),这是由于孕激素刺激宫颈内膜柱形细胞下储备细胞增生并向腺体方向分化,说明腺体增生与孕激素有关。Qizilbash、Ga...[详细]
发病机制
宫颈腺癌多数起源于宫颈管内膜,最常见的为颈管内膜型,它可向子宫内膜方向分化,形成子宫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亦可向输卵管上皮方向分化,形成浆液乳头状腺癌。另一部分则为中肾残迹起源的中肾腺癌。腺鳞癌则起源于宫颈柱状上皮下的储备细胞,同时向腺癌和鳞癌两个方向分化,但两者比例不一,分化程度也可不同,故腺鳞癌在形态上有多种类型。 1.癌前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宫颈鳞癌的癌前期病变,但对宫颈腺癌来说有无癌前期病变尚有争论。 (1)宫颈内膜腺体不典型增生:常见于较年轻的妇女,多发生于宫颈移行带区,呈单病灶存在或为多灶性。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形态除核异型外,核的位置异常,还可见...[详细]
临床表现
1.癌前病变的宫颈原位腺癌 常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无症状或呈宫颈炎表现,靠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2.微浸润腺癌的临床表现 有15%~20%的宫颈微浸润腺癌患者无症状,有症状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时呈水样或黏液状,其次为异常阴道流血,常为性交出血。宫颈可呈不同程度糜烂,或呈息肉状、乳头状,约1/3的患者宫颈外观正常。 3.宫颈浸润性腺癌的临床表现 其临床表现与宫颈鳞癌相似,早期可无症状,通过异常细胞学涂片发现。文献报道15%~20%的宫颈腺癌无症状。上海医科大学妇产医院报道109例宫颈腺癌中13例无症状,占11.9%。Gallu报道35例中3例无症状,占8.6...[详细]
并发症
宫颈腺癌可与乳腺癌、外阴原位癌、外阴佩吉特病、直肠癌等并存,发生率约1.8%;宫颈腺癌患者常合并CIN,这两种情况的形成因素不清楚,有人认为两种病变来源于同一先驱——储备细胞。Mair曾报道230例宫颈腺癌中99例合并CIN,占43%,其中轻度23例,中度21例,重度22例,宫颈原位癌33例。另有6例合并浸润性鳞癌。Shingleton报道1/3的患者有恶性鳞形细胞成分并存。Teshima报道30例早期宫颈腺癌中有10例与宫颈原位鳞癌并存。上海医科大学妇产医院的材料报道,109例宫颈腺癌中有10例合并宫颈原位鳞癌,占9%,另4例合并浸润性鳞癌。
实验室检查
1.脱落细胞学检查 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标本中见到多个圆形、片状或单个多形腺细胞时,可考虑腺癌,大多数腺癌细胞中有明显核仁,但有一半左右的患者细胞学涂片可无异常发现。 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用于发现子宫颈腺癌,但其阳性率较子宫颈鳞癌明显低,仅30%,假阴性率高,故易发生误诊及漏诊,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宫颈腺癌多位于颈管被覆柱状上皮及间质腺体内,病灶隐匿,常致取材不足。 (2)宫颈腺癌尤其是早期腺癌的脱落细胞核异质改变不如鳞癌显著,特别是高分化黏液腺癌多致阅片疏忽。 对涂片中发现的不典型腺细胞应引起重视。Kafer1e认为在巴氏涂片中不典型腺细胞(at...[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1.阴道镜检查 子宫颈腺癌阴道镜下所见包括出现高度分化的腺体,正常纤毛结构周围有散在或密集而突起的柱状型绒毛及蜂窝状图像。腺癌的阴道镜图像有别于鳞癌,由于肿瘤组织的特殊生长,发源于宫颈柱形上皮的中心血管高度扩大,末端终止于类似正常柱形上皮的绒毛突状癌组织中,形成大而分散的点状血管,有时亦可呈发夹形异形血管,血管粗大且分布异常。宫颈表面腺口异常增多和(或)不规则分布,腺口白色,大小不规则,使宫颈表面似蜂窝状图,尤以黏液性腺癌为著。因此须在阴道镜下行可疑部位多点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2.颈管搔刮术 如病灶位于颈管内,在阴道镜检查的同时应行颈管搔刮术,可明显提高诊断的正确率。...[详细]
诊断
宫颈腺癌的诊断除了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外,主要以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及靠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因宫颈表面光滑或仅轻度糜烂,是造成宫颈腺癌漏诊的主要原因。 Maier和Norris提出原发性宫颈腺癌的诊断标准:①存在单一恶性移行区;②在诊刮或子宫切除标本中,子宫内膜无恶性特征;③发生于残端宫颈的腺癌在宫体切除5年以上;④肿瘤大体上位于宫颈,子宫大小正常,宫腔内无明显可见病灶。 1.微浸润腺癌 诊断标准尚不统一,有些学者提出诊断标准为: (1)不典型细胞增生,有正常颈管腺体结构及腺体增生,呈细小芽状或网状或网状浸润增生,但其深度约小于1mm。 (2)较正...[详细]
治疗
关于宫颈腺癌的治疗方式意见尚不统一,特别是放射治疗。Andras、Fletcher等认为宫颈腺癌对放射的敏感性与鳞癌相似。Nakano(1995)报道58例单纯放射治疗的宫颈腺癌,5年生存率Ⅰ期85.7%,Ⅱ期66.7%,Ⅲ期32.3%,Ⅳ期9.1%。Gallup等则认为宫颈腺癌对放疗不敏感,特别是分化好的腺癌。章文华等报道Ⅰ、Ⅱ期宫颈腺癌放疗后21%的病例有肿瘤残存,121例宫颈腺癌有98例单放射治疗,放疗后肿瘤未控率及复发率达38.8%,而鳞癌组织仅21.5%。 一般认为:①腺癌较鳞癌的放射敏感性差,特别是分化好、有分泌功能的腺癌。②宫颈腺癌起源于宫颈管内,常呈桶状病灶,且常延...[详细]
预后
宫颈腺癌的预后较差。 1.宫颈浸润腺癌 预后较浸润鳞癌差,多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可能与肿瘤向内生长不易早期发现以致诊断时肿瘤较大,及肿瘤颈管内生长使之较早扩散到宫旁等有关。Eifel报道宫颈腺癌的远处转移率为46%,而鳞癌为12.5%。Kjorstad报道宫颈腺癌的5年生存率为51%,鳞癌为68%(P<0.005)。章文华等报道腺癌的总生存率为45%,鳞癌为60.7%。在一项大样本报道中,宫颈腺癌的实际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60%,Ⅱ期47%,Ⅲ期8%。 (1)临床期别:随临床期别增加其5年生存率递减。Berek报道Ⅰ期82.9%、Ⅱ期42.9%,曹斌融等报...[详细]
预防
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做好随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