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是在1938年由Turner首先描述了7例患者。其临床特征为身矮、颈蹼和幼儿型女性外生殖器,以后亦称此类患者为Turner综合征(Turners syndrome)。其性腺为条索状,染色体缺一个X。既往曾称此类患者为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后发现无Y染色体,性腺发育为卵巢,故又称为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现仍多称之为Turner综合征。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性发育异常病。
病因
单一的X染色体多数来自母亲,因此失去的X染色体可能由于父亲的精母细胞性染色体不分离所造成。在某些条件下,细胞中的染色体组可以发生数量或结构上的改变,这一类变化称为染色体畸变。Morgan曾用染色体突变一词。也有人认为这两个术语专指染色体结构变化。为了避免混淆,Ford主张将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的变化统称为染色体异常。采用染色体畸变(或突变)是从广义理解,即指染色体异常。 现已知道多种因素可造成染色体畸变,也可以说大多数致突变的因素都可以引起染色体畸变。目前对于这些原因还只是一般的了解。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物理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原子时代”的到来,在人类的活动中越...[详细]
发病机制
二倍体生物的每一个正常的配子即精子或卵子所包含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例如,正常人配子的染色体组含有22条+X或22+Y,称单倍体(haploid,n)。受精卵是由一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精子和一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卵子结合而成的,因此,受精卵发育而成为的个体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称二倍体(diploid,2n)。 1.数量畸变 如果正常二倍体染色体整组或整条染色体数量上的增减称为染色体数量畸变,包括整倍体和非整倍体。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系外整倍体中单体型染色体数量畸变。 非整倍体:即在二倍体内,个别染色体或其节段的增减。包括单体型和多体型。 核型为...[详细]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为身矮、生殖器与第二性征不发育和一组躯体的发育异常。身高一般低于150cm。女性外阴,发育幼稚,有阴道,子宫小或缺如。躯体特征为多痣、眼睑下垂、耳大位低、腭弓高、后发际低、颈短而宽、有颈蹼、胸廓桶状或盾形、乳头间距大、乳房及乳头均不发育、肘外翻、第4或5掌骨或跖骨短、掌纹通关手、下肢淋巴水肿、肾发育畸形、主动脉弓狭窄等,这些特征不一定每个病人都有(表1)。智力发育程度不一,有完全正常,有智力较差。寿命与正常人相同。母亲年龄似与此种发育异常无关。LH和FSH从10~11岁起显著升高,且FSH的升高大于LH的升高。北京协和医院用单光子(SPA)测量Turner综合征40例,其中13例亦用Q...[详细]
并发症
身高、体重落后,可伴心脏、肾脏畸形等。
实验室检查
激素水平检测、染色体检查,骨密度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阴道镜检查、腹腔镜检查。
诊断
除临床特征外,首先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染色体为45,X,需有足够数量的细胞以明确是否有嵌合的存在。若属结构异常,尚需通过分带技术了解缺失或易位部分的染色体。
治疗
治疗目的是促进身高,刺激乳房与生殖器发育,防治骨质疏松。 Turner患者最终身高一般与同龄人相差约20cm,并有种族差异,我国未治疗Turner患者平均最终身高为142cm,介于欧洲147cm与日本139cm之间(Low等,1997),我国正常成年女性的平均身高在150cm以上。因身矮影响参加学习和从事多个工种,影响以后的生活,并在社会上受到不应有的歧视,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严重的担忧。对促进身高的治疗方法仍有争议。有主张用激素促进身高,单用雄激素促进身高,剂量小时效果不明显,剂量大时虽有效,但副作用大,主要为男性化和糖耐量受损等;单用雌激素容易引起生长板的早期愈合,从而限制骨的生长,...[详细]
预后
经过早期治疗,可促进发育,对无卵子的,可通过供卵体外受精而怀孕。
预防
做好病因预防,防止染色体畸变,对患儿进行早期治疗,以防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