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人淹没于水中,呼吸道被水或泥草等异物堵塞称为湿溺(病死率70%~80%),或淹溺短时内发生会厌、喉、气管反射性痉挛性堵塞呼吸道称为干溺(病死率10 %~20%),不论湿溺或干溺均能导致窒息、通气障碍、严重缺氧、呼吸衰竭,甚至呼吸、心跳停止。对病情濒危但未死亡者称为濒临淹死,死亡者称为淹死。
病因
无溺水自救能力的落水者,或不熟悉水流和地形的河流池塘而误入险区,以及投水自杀或意外事故均可致淹溺。落水初期发生反射性屏气、喉支气管痉挛以及泥草堵塞口鼻使窒息加重,故约有20%淹溺者并未有水吸入肺或仅有少量水至咽喉部即发生可持续3~5min的呼吸道闭塞性喉痉挛,随后喉松迟致水进入呼吸道和肺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受损而功能不足,导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各脏器发生缺氧性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
淡水和海水淹溺所引起的病理生理不同,淡水因低渗而由肺泡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血容量增多可致肺水肿、V/Q降低及心力衰竭,同时发生低渗血症,造成红细胞破坏、溶血、高钾血症,和脏器的组织细胞水肿、功能不全。此外,高血钾可致心律失常、室颤,以及溶血所致的血红蛋白在肾小管栓塞引起急性肾衰。同时,水损及肺泡的上皮细胞而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形成肺泡不张进一步加重V/Q降低,产生严重缺氧。海水因高渗(35 %盐)吸入后水分自血管渗入肺泡致急性肺水肿,和血液水分减少,而致血液浓缩、高渗血症导致血容量不足、组织灌注不良,同时海水常并有钙盐、镁盐所致的高钙血症有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甚至心脏骤停,高镁血症则对中枢神经...[详细]
临床表现
由于溺水时间长短,病情轻重不一,时间短即在喉痉挛早期(淹溺1~2min内)获救,则主要为一过性窒息的缺氧表现,获救后神志多清醒,有呛咳,呼吸频率加快,血压增高,胸闷胀不适,四肢酸痛无力。在喉痉挛晚期(淹溺3~4min内)获救则窒息和缺氧时间较长,可有神志模糊、烦躁不安或不清,剧烈咳嗽、喘憋、呼吸困难、心率慢、血压降低、皮肤冷、发绀等征象。在喉痉挛期之后则水进入呼吸道、消化道的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睑面水肿、眼充血、口鼻血性泡沫痰、皮肤冷白、发绀、呼吸困难,双肺水泡音,上腹较膨胀。淹溺时间达5min以上时表现神智昏迷、口鼻血性分泌物、发绀重、呼吸憋喘或微弱浅表、不整、心音不清、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详细]
并发症
并发急性肺水肿和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脑水肿、DIC、急性肾功能不全等。
实验室检查
淹溺者常有白细胞轻度升高,血钾升高,血和尿出现游离血红蛋白。酸碱度(pH值)测定约75%病例有明显混合型酸中毒。
其他辅助检查
胸部X线片示斑片状浸润,有时出现典型肺水肿征象。
诊断
根据病史,淹溺诊断成立。
治疗
淹溺为抢救病人,做到分秒必争的就地抢救,立即清除口鼻腔泥草,拉出舌头使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纤支镜检予以清除气道异物,将病人俯卧于膝上进行排水,要适可而止,以争取抢救时间,呼吸停者注射阿托品抑制迷走神经反射,使肺膨胀,并行口对口呼吸或行俯卧压背式呼吸,前者优于后者因正压送气使肺泡膨胀,改善通气、换气,静滴尼可刹米(可拉明)、多沙普仑,监测血液气体分析予以调整通气量和吸氧浓度。血压低、尿少时予以多巴胺、间羟胺,适量地塞米松以纠正休克和恢复组织灌注,注意出入量,需要时行右心漂浮导管监测以指导补液,肾功能不全时可用呋塞米40~80mg静注。心跳停者双拳叩击心前区3~5次,如心跳停已超过1~2min,则...[详细]
预后
80%~90%近乎淹溺者经院内治疗后存活而无后遗症。由水中救出到自主呼吸出现时间越短,预后越好。
预防
加强宣传游泳安全知识,游泳前做准备活动避免腓肠肌痉挛,结伴下水活动。加强海上作业人员的安全和急救知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