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无汗症(Anhidrosis)是指皮肤表面少汗或完全无汗。亦称汗闭,可分为限局性汗闭或全身汗闭,属中医“癃闭”范围。
病因
无汗症可由于汗腺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损害,以及其他疾患引起的特发性无汗。 1.神经性无汗症(neurophacic anhidrosis) 由激活汗腺的神经通路功能障碍所致。如髓质损害可引起同侧节段性汗闭或损害以下部位暂时性无汗。疾病引起的全身性无汗可能是由于皮层对下丘脑的抑制增强引起。下丘脑肿瘤或第三脑室底部损害亦可导致全身无汗和高热。脑干下端疾病可引起同侧的颜面和颈部无汗症。中暑、高热也可引起一过性无汗症,可能该病抑制下丘脑,使到达汗腺中枢神经冲动缺乏而引起无汗症。麻风、酒精中毒性神经炎、淀粉样变、糖尿病、痛风可发生无汗症,可能由于以上疾病引起支配神经节阻滞而出现节段性无汗。自...[详细]
发病机制
汗腺的功能障碍,神经系统损害,其他疾患引起汗腺功能障碍,导致人体皮肤表面少汗或完全无汗。
临床表现
1.患者全身皮肤或某一部位终年无明显汗液。全身性无汗的患者常感全身不适,极度疲劳,在运动时最明显。在天热季节中,体温往往升高,心率加快,全身皮肤潮红,甚至出现虚脱、中暑等症状。 2.局限性皮肤干燥、粗糙,或在某些皮肤病皮损上出现,一般症状轻微。 3.发汗实验可确定。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的特征性即可诊断。
治疗
1.积极治疗引起无汗症的各种疾患。 2.口服或注射毛果芸香碱,可以刺激汗腺的分泌。可内服维生素A和甲状腺粉(片)。 3.对全身性无汗引起体温升高的患者可采取物理降温,局限性无汗症引起的皮肤干燥、粗糙可搽一些无刺激软膏,以润泽保护皮肤。夏天可人工湿润皮肤,帮助调节体温。 4.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所引起者,无法治疗。 5.中医治疗 如有大汗、失血、呕吐以及高烧灼津引起少汗或无汗,宜增补精液或清热养阴或益气生津,如增液汤,冬地三黄汤、生脉散之类。 如先天性汗腺功能障碍及其他疾病引起皮肤发汗不畅而引起烦躁,口苦咽干等可用升麻葛根汤解毒发汗。...[详细]
预后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