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包括眼结膜、鼻腔、口腔、外阴及肛门等黏膜部位的疾病。黏膜病可单发于黏膜,亦可为某些全身疾病或皮肤病的局部表现。口腔黏膜屏障可保护人体,以适应食物、烟酒刺激,且对口腔存在的微生物有防护作用。胎儿口腔的发育始于3周胚龄,到第2个月末基本完成。由于心脏和手足也在这一时期发育,所以,这一时期内外因素的影响可导致联合畸形,也可影响牙齿、唾液腺的结构,畸形可始于新生儿,也可在出生后某时才出现异常。剥脱性唇炎(cheilitis exfoliativa)是由化学物,日光或不明原因所致的口唇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红肿、渗出、结痂及脱屑,多见于下唇。本病与中医“唇风”、“紧唇”、“瀋唇”相类似。...[详细]
病因
日光照射,局部物理化学等因素刺激,如:唇膏、牙膏、香料、烟酒、辛辣性食物、日晒、干燥,以及反复舔唇。
发病机制
局部病灶或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齿槽脓漏、脂溢性皮炎、皮脂腺异位症、异位性皮炎、小儿痒疹等。情绪因素:精神波动后可发病或加重病情。营养物质,如:维生素B缺乏,尤其是核黄素、菸酸的缺乏,或由胃肠功能失常所致。
临床表现
损害仅发生于唇红部,尤以下唇多见。多见于青年妇女。皮疹常开始于下唇中部,而逐渐扩展到整个下唇和上唇。表现为口唇干燥肿胀,糜烂、渗出,表面可有结痂和鳞屑,鳞痂脱落后显露红色光滑面,裂纹反复发生,长期难愈,可持续月至数年之久。自觉灼热疼痛或有触痛感。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诊断
唇红缘,尤其是唇下缘反复发生的鳞屑,结痂性损害有助于诊断。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与胃相表里”,故唇病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即“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脾胃湿热熏蒸可致红肿、糜烂、渗出,而日久血虚、阴虚而致皮屑反复剥脱。
治疗
1.首先,应避免病因中提到的易感因素,改正不良习惯。 2.西医疗法 (1)对日光敏感者可给氯喹0.25mg/d,1~2次/d,或烟酸150mg/d,3次/d。 (2)可酌情给予维生素B族,抗生素及抗组胺类药物治疗。 (3)局部用和缓消炎软膏或油剂,如:皮质类固醇软膏、松柄碘擦剂,清凉软膏或用10%金银花溶液湿敷。有皲裂者亦可涂2%硝酸银溶液,鳞屑多时外用蛋黄油、甘草油等。 (4)慢性顽固久治不愈者可试用X线或激光照射。 2.中医疗法 初起的红肿、糜烂、渗出者多属“风湿热证”,方用“荆防清热汤”。以反复脱屑、干燥为主者,可...[详细]
预后
裂纹反复发生,长期难愈,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之久。
预防
应避免病因中提到的易感因素,改正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