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简称急肾衰,属临床危重症。该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肾损害,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使肾单位调节功能急剧减退,以致不能维持体液电解质平衡和排泄代谢产物,而导致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及急性尿毒症综合征,此综合征临床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脏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器官。肾脏的生理功能包括排泄(滤过与重吸收)、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以及内分泌代谢等,这几方面功能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减低达正常水平50%以下时,血清肌酐很快升高>176μmol/L(2.0mg/dl),BUN同时升高,造成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详细]
临床表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在病理上有肾小管坏死和修复两个阶段。ATN的最大特点是肾功能可以恢复正常,这个过程包括损伤细胞的恢复、坏死细胞腔内管型的清除、细胞再生,最终使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全部恢复。急性肾衰竭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的共同规律,一般分为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 1.少尿或无尿期 少尿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烦躁、乏力、嗜睡以及昏迷。由于少尿期体内水、钠的蓄积,病人可出现高血压、肺水肿和心力衰竭。当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不能经肾脏排泄,造成含氮物质在体内积聚时出现氮质血症。如同时伴有感染、损伤、发热,则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快,血中尿素氮、肌酐快速升高,即形成尿毒症。本...[详细]
并发症
可并发严重感染及全身各系统病变,如消化道出血、胸腔积液、腹水、心力衰竭、肺水肿、脑水肿、高钾血症、高镁血症、低钙、低钠血症、高血压等。
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一般肾前性氮质血症往往会出现尿浓缩,尿比重相对较高。可出现一些透明管型,但细胞成分很少发现。尿路梗阻可能会有尿液的稀释或等渗尿,在镜检时无阳性发现,如果伴有感染或结石则会出现白细胞和(或)红细胞。急性肾小管坏死通常伴随等渗尿,在显微镜下会出现小管上皮细胞同时伴有粗糙的颗粒管型(肾衰管型)和小管上皮细胞管型。急性间质性肾炎往往伴随脓尿和白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也往往提示急性肾盂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常有高浓度的尿蛋白以及红细胞管型。但在少尿的情况下,较高的尿蛋白浓度往往没有特异性,因为其他类型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也可出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规尿液检查结果为:...[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1.放射性核素肾脏扫描 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鉴别诊断中,还需要影像学检查。对于肾移植的病人,通过对肾脏的扫描以了解肾脏的灌注情况来区分排异还是急性肾小管坏死或环孢素的毒性作用有一定的帮助,前者通常在早期就出现肾灌注的降低,而后两者引起的肾血流减少则没有那么严重。肝肾综合征伴有明显的肾血管收缩,往往要和肾血流的显著减少联系在一起。这些对灌注的研究在确定肾动脉栓塞或解剖方面有着很大的帮助。借助放射性核素对肾小管分泌功能和肾小球滤过率进行研究发现,不同原因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对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排泄均有所延迟。然而,尿路梗阻会出现典型的肾脏内放射性物质活性持久增高,这反映了集合系统在转运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延...[详细]
诊断
诊断ARF时应首先从临床入手,确定ARF是少尿型、非少尿型、还是高分解型,然后再弄清其原因是肾前性、肾性还是肾后性,最终明确病因。本病根据原发病因、结合相应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一般不难作出诊断。 1.诊断要点 (1)存在引起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如血容量减少、肾毒性药物使用、重症感染。 (2)尿量显著减少:突发性少尿(<250ml/m2)或无尿(<50ml/m2)及水肿、血压升高、血尿等临床表现。个别尿量不减少者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 (3)尿液检查可有蛋白尿、血尿及尿比重降低。 (4)氮质血症:血清肌酐(Scr)>176mol/L,BUN>15m...[详细]
预后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重危病,各种类型的ARF一旦形成,病死率较高。近年统计平均病死率在40%~50%。本病预后常与原发病性质、年龄、原有慢性疾患、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以及透析与否、有无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并发症等因素有关。肾前性肾衰如适当治疗多可恢复;肾性肾衰以急性肾小球肾炎预后最好;非少尿性急性肾衰预后较少尿或无尿型好;年龄越小预后越差,尤其合并泌尿系畸形或先天心脏病者;学龄儿童中以急进性肾炎预后最差。目前,随着透析疗法的不断改进和早期预防性透析的广泛开展,直接死于肾功能衰竭本身的病例显著减少;多数主要死于原发病和并发症,尤其是多脏器功能衰竭。据统计,内科病因和产科病因者病死...[详细]
预防
积极治疗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各种诱因和原发病,如及时纠正肾血流量不足、早期解除肾血管痉挛、缺氧,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彻底清除创伤坏死组织,并密切观察肾功能和尿量;合理使用抗生素、利尿药;对原有肾脏疾患、糖尿病和老年患者施行静脉尿路X线造影检查时,要特别注意造影剂的使用剂量等。总之,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按以上原则认真处理,尽量预防其发展为不可逆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