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idiopathic orbital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是临床较常见的眼眶炎性病变。由于症状多变,常易导致误诊,尤其是易将其他眼眶肿瘤或眼眶病误诊为炎性假瘤。临床上名称较混乱,包括炎性假瘤、特发性炎性假瘤、肉芽肿性病变、反应性淋巴增生等病变。实际上炎性假瘤这一概念是比较模糊的,临床名称也较混乱,分类也不一,且原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和细胞介导的免疫有关。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也见于老年和儿童,但儿童患此病时诊断要慎重。 有些眼眶肿瘤尤其是眼睑、眼眶恶性肿瘤活检时由于切取标本过浅,只取到肿瘤的表层或坏死区,多诊断炎性假瘤,所以误诊就比较...[详细]
病因
可能与免疫反应机制异常有关。
发病机制
该发病机制不明,有关的免疫病理学机制了解不多。有人认为眼眶局部存在着能吸引血液中的自身抗体或免疫活性细胞的自身抗原,但至今还未分离出这种抗原。眶内组织的很多病理特点说明炎性假瘤是一种Arthus反应,即血液中的抗原或抗体在眼眶软组织内遇到了相应数量的抗体或抗原,使眶内不同组织产生炎症。血管周围组织有限局性的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说明血管外渗的部分物质能吸附这些细胞。炎性假瘤对皮质固醇和放疗有效,则进一步证实是免疫反应的结果。但眼眶炎性假瘤急性或亚急性期很少能通过活检证实诊断,给免疫学研究带来困难。眼眶组织不直接暴露于体外普通的致敏原,眶内无淋巴管和淋巴组织,眶内非特异性炎性假瘤的发生与血液...[详细]
临床表现
临床可表现为急性期或慢性期,眶内一种组织受累,也可多种组织同时受累。病情容易反复。 眼眶炎性假瘤主要症状和体征均与眶内组织炎性水肿、细胞浸润有关: 1.眼球突出和移位 多数患者有此体征。眶内组织水肿,肿块形成,眼外肌肿大,均可使眶内容积增加。由于组织推挤,眼球突出同时伴有眼球移位,多见泪腺炎型或肌炎型。组织水肿和细胞浸润明显者,压迫眼球尚可以还纳,纤维硬化型则不能,甚至可表现为眼球内陷。 2.水肿与充血 炎性假瘤的基本组织病理改变为组织水肿及炎细胞浸润。由于眶内压的升高,血液循环障碍加重组织水肿。所以,除结膜充血水肿外,多伴有眼睑肿胀。尤其是病变位于眶前...[详细]
并发症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实验室检查
1.免疫学检查 聚合酶链反应可检测克隆性免疫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单克隆性为恶性肿瘤,炎性假瘤为多克隆性。无其他特殊实验室检查。 2.病理学检查 眼眶炎性假瘤的病理特点取决于手术所获得的眶内不同组织和病变处于不同的阶段。基本细胞类型为淋巴细胞、浆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巨细胞、上皮样细胞、网状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不常见的多形核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这与单一淋巴细胞的淋巴瘤形成显著区别,病变的不同阶段这些细胞类型也有差异。 早期阶段,其特点为组织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图1);儿童的病变组织内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当病...[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炎性假瘤常显示为正常或眼眶密度增高,确诊困难。目前已很少用此进行诊断。显示骨改变像较好。 2.超声探查 由于病变所累及的部位及病理形态不同,超声显示也不同。 (1)淋巴细胞浸润型:由于组织内有较多细胞浸润,在细胞和间质之间形成反射界面,在不同部位细胞与间质比例不同,因此反射回声多少不同。A型超声呈低小波形或缺乏波形,后界为高尖波。B型超声显示眶内病变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边界尚清,内回声少或中等,声衰减中等,后界可显示(图4)。病变累及眼球筋膜及球壁时,筋膜囊水肿,可见T型征。此征常见于病变范围较大,占据全部眼眶者。超声还可见无回声区向球内突入,似球内...[详细]
诊断
眼眶炎性假瘤具有炎症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的特征,故临床表现多样,需在影像检查的支持下方能确诊。少数病例只有在组织病理学支持下确诊。 急性炎性假瘤因发病急,眼睑结膜充血、眼球突出、复视等容易诊断。但慢性或亚急性病例,单纯眼部体征和症状,诊断相当困难,应作辅助检查帮助诊断。在疑难病例中,CT扫描对诊断起决定性作用。根据CT显示受累的不同组织可分成5类。 如CT检查后仍不能作出诊断,对这样的疑难病例应开眶手术取出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对病变较深、手术损伤大的患者,应在CT检查的指导下,进行眼眶穿刺,针头对准病变所在的部位,吸出或穿切出部分组织,进行细胞学检查,阳性率较高,但有一...[详细]
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对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型、肌炎型和泪腺炎型有显著效果。泼尼松口服60~80mg/d,症状缓解后药量渐减。本病容易复发,小剂量用药延续3个月或更长。病变内或其周围,局部注射泼尼松龙或甲泼尼龙,可增强疗效,减少药物并发症。对于不适于使用激素者,可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代替。纤维增生型炎性假瘤,对各种治疗效果均不显著。 2.放射治疗 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炎性假瘤类型对放射治疗更为敏感。放射治疗适用于:①患有全身性疾病,不适于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者;②糖皮质激素治疗引起明显副作用者;③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者。放射剂量10~30Gy,眶外侧照射。 3.手术切除 ...[详细]
预后
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