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是最常见的白内障类型。通过裂隙灯进行检查,60岁以上老年人中大约96%可以发现晶状体有不同程度或不同形式的混浊。不过大多数病例病情进展缓慢,且不影响视力。在部分病例确实因晶状体混浊而影响视力,此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诊断才真正具有临床意义。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指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随着年龄增加,患病率明显增高。由于它主要发生于老年人,以往习惯称之为老年性白内障。它的发生与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认为,氧化损伤在这类白内障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紫外线照射、酗酒、吸烟、妇女生育多、心血...[详细]
病因
不同类型的白内障,其致病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亦不同。详细的病因学研究可以区别不同危险因素在白内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仍然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课题。以某种危险因素作为某种类型白内障形成原因,建立不同类型白内障动物模型,对于总结众多危险因素在白内障病因学中的作用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方法。虽然这种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它往往忽略了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时间的影响和不同的危险因素致白内障的复杂性,但在揭示白内障形成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的作用却不容怀疑。 白内障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放射和自由基损伤;营养物质、化学物质缺乏和抗生素的使用;葡萄糖、半乳糖等代谢障碍;脂质过氧化产物损伤...[详细]
发病机制
1.抗氧化系统 氧自由基损伤是老年性白内障首位的危险因素。许多实验都证明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发生在晶状体混浊之前。各种理化因素均可通过不同途径导致晶状体自由基产生,如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障碍,均可导致自由基聚积。自由基最先损害的靶目标是晶状体上皮细胞,其次是晶状体纤维。致使蛋白质和脂质过氧化,发生交联、变性,并聚积成大分子。 晶状体上皮细胞是抗氧化损伤的活性中心,通过两个途径发挥抗氧化作用。第一个途径是以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为代表的清除自由基机制。晶状体的氧化损伤最早表现在GSH含量大幅度下降,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增加,GSH/GSSG比值降低。...[详细]
临床表现
根据混浊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分为3种类型,即皮质性、核性和后囊膜下混浊性白内障。事实上,各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之间无严格区分,仅仅是代表混浊以何部位为主导的情况。皮质性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最为常见,占65%~70%;其次为核性白内障,占25%~35%;囊膜下混浊性白内障相对比较少见,仅占5%。 1.皮质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皮质性白内障(cortical cataract)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混浊自周边部浅皮质开始,逐渐向中心部扩展,占据大部分皮质区。根据其临床发展过程及表现形式,皮质性白内障可分为4期:初发期、进展期、成熟期和过熟期。...[详细]
并发症
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展的不同时期可能出现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晶状体成分过敏性眼内炎、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以及晶状体核脱入玻璃体等。
实验室检查
开展的多是与白内障手术相关的一些必要的全身检查,如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常规等检查。了解病人身体的基本状态,并可以排除白内障发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其他辅助检查
可以预测手术中出现的异常情况以及术后视力。 1.眼压检查 排除高眼压引起的视功能损害。 2.房角检查 应用房角镜、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进行房角的检查,以了解虹膜角膜角的宽窄和开放程度,主要是在伴有青光眼史的患者中,为手术方式的制定提供依据。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是目前了解眼前段组织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能够检查虹膜、房角、晶状体及其悬韧带情况,特别是在眼前段屈光间质混浊或小瞳孔时,是白内障手术前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图 6)。 3.B超检查(B-ultrasonic Scanning) 对...[详细]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临床检查体征可以明确诊断。在有关白内障的流行病学调查中,由于诊断标准不同,研究结果将有很大差异。各研究资料之间难于进行相互比较,因此必须制定出明确的诊断标准和规范的调查方法。目前,我国采用的白内障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参照如下3个标准来进行。 1.世界卫生组织(WHO)盲与低视力标准 矫正视力<0.05为盲;≥0.05~<0.3为低视力; 2.WH0与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诊断标准 1982年WHO与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提出,视力<0.7、晶状体混浊,而无其他导致视力下降的眼病作为白内障诊断标准。 3.特定年龄段标准 专为调查某一年龄段的白内...[详细]
治疗
1.药物治疗 包括含硫制、抗醌体制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维生素及能量合剂、天然提取物等,如法可利晴、谷胱甘肽、维生素C、仙诺林特、白内停等。可以进行局部或全身治疗。 2.手术治疗 是治疗白内障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目前主要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技术。
预后
与眼球本身状态及眼底病变情况密切相关。
预防
避免紫外线照射,服用抗氧化及抗自由基药物等对于部分病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