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tic carcinoma)约占颈部恶性肿瘤总数的3/4;在颈部肿块中,发病率仅次于慢性淋巴结炎和甲状腺疾病。原发癌灶绝大部分(85%)在头颈部,尤以鼻咽癌和甲状腺癌的转移最为多见。锁骨上窝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癌灶,多在胸腹部(包括肺、纵隔、乳房、胃肠道、胰腺等);但胃肠道、胰腺癌肿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经胸导管多发生在左锁骨上窝。 必须注意,在不少头颈部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甲状腺癌)患者中,颈侧区转移性肿瘤常是其首先出现的主要症状;相反,原发癌灶往往很小。患者自己并无感觉,甚至检查时也难发现。因此,必须全面细致地进行...[详细]
病因
颈淋巴转移癌与其解剖特点有着重要关系。颈深淋巴结位于颈深部包围筋膜 (investing fascia)和锥前筋膜(prevertebral fascia)间,共有10组,约300余个。淋巴结周围绕有颈动脉、神经、肌肉及颈部脏器等(图1)。 颈部淋巴是全身淋巴的总汇区,全身淋巴液均可经此处引流。如鼻咽部淋巴引流经咽后外侧淋巴结汇入颈内静脉上组淋巴结;口底部淋巴管进入颏下淋巴结,然后汇入颌下淋巴结及颈深淋巴结;胸腹腔管液汇入胸导管,然后引流至锁骨上淋巴结等。因此全身的癌肿一经侵犯淋巴系统,均有可能转移至颈淋巴。肿癌转移至颈淋巴常通过3种途径: 1.从淋巴管转移,最常...[详细]
发病机制
1.转移淋巴结与原发灶的关系 肿瘤的颈淋巴结转移通常首发在前哨淋巴结(或称第1站淋巴结),而且往往体积最大。其中95%为单侧(一般为同侧)淋巴结受累。但是软腭和韦氏环的肿瘤可向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特别是鼻咽癌这种倾向性更为明显。会厌癌有时原发症状不明显,患者常以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Ⅱ区)肿大就诊;口腔癌可转移至颌下和颏下淋巴结,而鼻咽、下咽和喉癌极少出现此处淋巴结转移;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及后组(ⅡB区)主要引流来自鼻咽、口咽的淋巴液;颈后三角VA区的淋巴结转移主要来自鼻咽、少部分来自口咽和枕部皮肤肿瘤,而VB区主要为锁骨上转移,应探寻胸腹腔器官原发灶;颈前淋巴结转移多见于喉癌(声门下型)、梨状...[详细]
临床表现
1.症状与体征 主要表现为颈侧区或锁骨上窝出现坚硬如石的肿大淋巴结。初起常为单发、无痛,可被推动;以后很快出现多个淋巴结,并侵及周围组织。此时,肿块呈结节状、固定,有局部或放射性疼痛。晚期肿块可发生坏死,以致溃破、感染、出血,外观呈菜花样,分泌物带有恶臭。 转移癌的原发部位不同,其症状及体征又各有特点。 (1)原发于头颈部的转移癌:多分布于颈内静脉区淋巴结,表现为沿胸锁乳突肌周围淋巴结肿大如图3所示,鳞状细胞转移癌一般甚硬;但少数可因组织坏死、液化而呈囊性,单个或数个,进行性增大,常与周围软组织粘连,终至固定。一般无痛,大多伴有原发癌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 ...[详细]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1.EB病毒(EBV)抗体检测 其中VCA-IgA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稍差,而EA-IgA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高。患者血清中EBV抗体呈阳性,特别是来自鼻咽癌的高发地区,应重点检查鼻咽部。 2.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 常用方法有穿刺抽吸和活体组织检查两种。 (1)穿刺抽吸法:简单易行,创伤小,可获得病理标本和区分病理类型如:腺癌或鳞癌,临床较常采用。由于取得的组织少,诊断上有局限性。 (2)淋巴结手术切除法:通常避免做切取活检,对疑为恶性病变,但近期内反复各种检查未找到原发灶者,或经穿刺检查失败或诊断仍未明确时采用。最好选1个2~3cm大小,比较活动的淋巴结...[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 (1)B超:声像图呈现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结节如图5所示。有时结节互相融合。因超声可以明确提示颈部淋巴结肿大。但病理定性常较困难,需结合临床。 (2)彩色多普勒:除可进一步了解颈部淋巴结的情况为分期提供依据外, 彩色多普勒检查也可发现腮腺、甲状腺的微小病灶以及来自乳腺、纵隔、腹部、盆腔的原发灶。 2.消化道造影 患者可能无消化道症状,应根据患者所在地区特点进行食管钡餐等影造检查,发现部分食管癌患者。 3.胸片及乳腺像 对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重点检查肺,女性患者还应照乳腺像或行乳腺超声检查。 4.CT和M...[详细]
诊断
凡40岁以上患者,近期出现颈部淋巴结持续性肿大,无急性炎症或结核性表现,经保守治疗2周无效,尤其肿大淋巴结硬,周围组织粘连时,须排除转移癌,须详询病史并查找原发灶。 颈部淋巴转移癌的诊断步骤可参照2000年全美肿瘤网(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ce Cancer Network)建议的诊断处理方法实施(图6)。

预后
颈淋巴转移癌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疗效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癌的预后基本与其他头颈部肿瘤相同,手术和放疗的3年无瘤生存率为Nl:40%~50%,N2:38%,N3:26%。此外,颈部失败率为45.9%,远处转移率为26.2%,原发灶出现率为8.2%。 2.其他影响因素 (1)N分期:N分期是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主要预后因素。随着N分期的增加,远处转移率也随之增加,而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均下降。文献报道,治疗后局部控制率Nl为100%,N2为80%~81%,N3为46%;远转率Nl为0,N2为7%~14%,N3为26%。单个颈淋巴结转移癌的淋巴...[详细]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