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胸壁软组织肿瘤良性多见,恶性少见。儿童和老年者的胸壁软组织肿瘤多为恶性,生长较快的肿瘤恶性可能性很大。胸壁肿瘤的病理分类分为:良性、恶性和瘤性疾病三大类(表1)。发生在胸壁软组织的肿瘤,良性者以神经纤维瘤,纤维瘤,脂肪瘤较为常见;恶性者以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血管肉瘤较为常见。

病因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发病机制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临床表现
良恶性肿瘤表现不尽相同,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临床表现也不相同,分述如下: 1.良性胸壁肿瘤 (1)脂肪瘤:为常见的胸壁良性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有完整包膜,瘤内有纤维束间隔,与皮肤、筋膜相粘连。好发于皮下,亦可见于肌肉间。常发生在背部、颈部肩胛部。通常无症状,多为单发,分硬性和软性两种,后者可生长成巨大瘤体。一般瘤体为椭圆形或分叶状,多向外生长形成外出性肿块;也可向胸腔内生长,或同时向内、外两个方向生长,形成哑铃状;有的自胸内向锁骨上窝窜出。切线位X线片及体层片,可见脂肪瘤体呈透亮区,瘤内偶有钙化。MRI或CT显示肿瘤边缘清晰、均匀一致的脂肪密度影;若瘤体贯穿全胸壁,...[详细]
并发症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实验室检查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平片所见 所有软组织肿瘤在治疗之前均应拍胸部平片;脂肪瘤等可表现为脂肪密度病变;滑膜肉瘤、软骨肉瘤或血管瘤可见点状钙化;骨肉瘤或骨化性肌炎可见骨化;骨髓炎、原发性骨病或软组织肿瘤所致的骨膜反应等骨骼异常表现。 2.CT扫描 显示骨受累及破坏范围,有助于诊断皮质下破坏及骨折、钙化和骨化,对软组织病变不如MRI,但可发现直径≥5mm的软组织包块,用于肿瘤分期,如:肺部继发病变。 3.MRI 是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但其仅限于较大病变或局限性病变;可清楚鉴别(恶性)骨病变引起的大范围软组织病变,还是原发的软组织肿瘤;T1相和T2相密度都低的病变,提示为硬纤维瘤、...[详细]
诊断
须根据病史:年龄、性别、部位、既往史。结合肿瘤及淋巴结的触诊及辅助检查。 1.大小 较小的肿瘤,其最大直径<5cm,多为良性肿瘤,而>5cm的肿瘤至少20%是软组织肉瘤。如果肿瘤位于皮下,其易于触诊,大小可通过物理检查确定,也可采用超声、CT或MRI明确。 2.明确深浅 浅表病变更倾向于良性,即使恶性,预后也好于深部肿瘤。肿瘤的深度最好依据物理检查、超声或MRI。胸壁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女性需与乳腺肿瘤鉴别。 3.肿瘤硬度 软组织肉瘤质地较硬,多在体积较大而影响其血运或压迫神经时,才引起疼痛。脂肪瘤常无压痛、触之质软,深部脂肪瘤(如肌内或浸润)在肌肉收缩时触之...[详细]
治疗
不论良性、恶性,在身体条件许可下均是手术指证。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病变防止局部复发,维护胸壁的完整性,保留胸壁的功能。 良性肿瘤可做局部切除,恶性肿瘤以及不能确定良恶性者,均应行广泛、整块地切除,并行胸壁重建。根据不同手术部位采用卧位或侧卧位,切口要根据肿瘤切除的范围及重建胸壁的方法来决定。在肿瘤未侵及表层肌肉和皮层情况下,可用弧形的皮肌瓣切口,以加强胸壁缺损的保护。在显露肿瘤之后可在它上方或下方距其边缘4~5cm处切除约4cm长的一段肋骨,并由此探指进入胸腔,了解肿瘤深部的大小及关系,确定切除的范围。恶性肿瘤的切除范围应超过肿瘤边缘,上下应包括正常的一段肋骨和胸膜。并包括受侵犯的...[详细]
预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有: 1.肿瘤的分期(Enneking分期) 软组织肉瘤最常转移到肺部,淋巴转移及骨转移相对少见,标准的分期检查包括:淋巴结的体检、X线胸片、胸部CT、全身骨扫描等;无转移表现的病人预后较转移者要好得多。 2.组织学分级 高度病变预后比低度病变者差。横纹肌肉瘤预后最佳,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预后最差。 3.肿瘤大小 虽然小病变(<5cm)很少是恶性,即使是恶性,其预后要好于较大的肿瘤。肿瘤大小的界定是人为规定的,小肿瘤一般认为其最大直径应<5cm。 4.病变的深度 浅表(皮下)的软组织肉瘤预后较深部(肌筋膜以下)肿瘤好。
预防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