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系指来自腹膜后间隙的各种软组织肿瘤,但不包括腹膜后脏器的肿瘤。 1.腹隙后间隙解剖 腹膜后间隙位于腹后壁的前方,腹膜壁层与腹内筋膜之间,上到膈肌,向下与盆腔腹膜外间隙相通。间隙内含有大量疏松结缔组织,以及肾、肾上腺、胰腺、大部分十二指肠、输尿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腹腔神经丛及交感神经干等结构。Meyeys将后腹膜分为3个间隙:前肾旁间隙,内有胰腺、升降结肠、十二指肠腹膜外部分;双肾周间隙,内有双肾及双肾上腺;后肾旁间隙,无器官,内有脂肪、血管、淋巴结。 肾筋膜为包裹肾、肾上腺及肾脂肪囊周围的筋...[详细]
病因
腹膜后肿瘤的病因尚不明确,其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以及胚胎残留组织等。
临床表现
由于腹膜后肿瘤相关的器官均埋藏于腹膜后宽大、疏松的结缔组织间隙中,在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之前,肿瘤可在此腔隙中隐匿生长,并向四周生长,且不易受阻,故早期常无症状出现,直至肿瘤长到相当大时,才会产生症状,但不严重。所表现出的症状和体征常与有关器官的移位及梗阻(因肿瘤压迫)有关。因腹膜后肿瘤的组织来源和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症状和体征。 1.腹部肿块 早期除非病人无意中或医生查体时发现肿瘤外,一般都是肿瘤生长至相当大时才被发现。肿瘤位置大多数在上腹部或上腹部一侧,开始发生于下腹部者较少,但往往肿瘤发展至占满腹膜后间隙而不易确定原发部位。取膝肘卧位双手触诊肿瘤不...[详细]
并发症
1.贫血 肿瘤出血或儿童的腹膜后肿瘤增长较快,可致贫血症。 2.低钾血症 肿瘤体积较大,推挤或压迫胃肠道时,患者可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致钾大量丢失和补充不足,使血钾降低,血清电解质紊乱。 3.急性腹膜炎 肿瘤破裂时,血液刺激腹膜可出现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急性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4.低容量性休克 肿瘤破裂或侵及大血管时可引起大量出血,发生低容量休克。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1)血红蛋白:恶性瘤中心坏死、出血,或儿童腹膜后肿瘤增长较快时,可伴有血红蛋白降低。 (2)白细胞计数:腹膜后肿瘤坏死或继发感染时可有白细胞总量的升高。 2.组织病理学检查 术前应尽可能用其他方法作出诊断,如有必要,可行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手术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3.免疫组化标记 (1)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表达黑色素瘤单克隆抗体(HMB45)。 (2)神经鞘膜瘤S-100阳性表达;副神经节瘤 chromogranin A、S-100蛋白、beta-endorphin molecule阳性表达;脊索瘤细胞cytok...[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1)腹部透视:可见膈肌被肿瘤推动上移,活动度降低,或能看到胸腔积液或肺转移阴影。在脊索瘤、盆腔恶性畸胎瘤、脑脊髓膜瘤或神经原发性肿瘤可看到肿瘤邻近的骨质侵蚀、破坏或变形。 (2)腹部平片:多数腹膜后肿瘤腹部正、侧位X线片检查可见腹内有软组织块致密影或脂肪瘤和脂肪肉瘤的透明度较高影。有些皮样囊肿阴影密度不同。如发现有成熟的骨质、牙齿或钙化等影像,则为畸胎瘤的特征。但一般的钙化斑点可见于多种肿瘤如成神经细胞瘤、神经节瘤、混合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脊索瘤、平滑肌瘤以及肠腔内物质、慢性炎症包括淋巴结钙化、陈旧性血肿钙化、胰腺病变钙化等等,对诊断无特殊意义,甚至...[详细]
诊断
由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位于腹膜后间隙,位置较深,早期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极难发现,而且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组织来源、发病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缺乏特异性,常与肿瘤的部位及受累脏器有关。多数病人在肿瘤体积生长至相当大时才引起注意。腹部肿块、腹胀和腹痛是最先出现和常见的临床症状。此外,病人还可出现消瘦、低热、胃肠道、腰背部及下肢疼痛等症状,位于盆腔的腹膜后肿瘤还可出现直肠、膀胱压迫症状。因此,在临床上如患者有腹部肿块、腹痛、腹胀或某些前述症状,除考虑腹腔内常见疾患或肿瘤外,应考虑到腹膜后肿瘤的可能。对一些可疑征象如精索静脉曲张、小腿水肿或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直肠或阴道检查发现盆腔有肿瘤等,应...[详细]
治疗
腹膜后肿瘤一旦诊断,除淋巴瘤外,不论良性或恶性,不论肿瘤大小,只要是无手术禁忌证,均应以手术治疗为首选,辅以综合治疗方案。文献报道恶性肿瘤切除率为65%,良性肿瘤切除率为85%。 1.治疗原则 (1)力争切除肿瘤,辅以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2)对确实不能完全切除者,做大部分切除或多次分期手术也有必要; (3)对无法手术者或手术有残留者,可用肿瘤毁损的治疗方法; (4)对多次复发的肿瘤仍不应放弃手术治疗机会。 2.治疗策略(图29)。 除恶性淋巴瘤外,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对放、化疗多不敏感,但...[详细]
预后
决定预后的因素很多,如肿瘤的类型,手术切除的彻底,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生长方式等。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肿瘤难以切除干净,是导致肿瘤复发的重要因素。恶性腹膜后肿瘤切除后的复发率可高达50%~80%,且恶性程度随复发而增高;切除后5年生存率不到10%。良性肿瘤完全切除后可痊愈,部分切除可长期生存,但也有一些肿瘤容易复发和恶变,如腹膜后脂肪瘤、平滑肌瘤等。淋巴瘤和成神经细胞瘤偶有经放射疗法治愈的。詹友庆应用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辅助放疗能明显提高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近期和远期生存率。因此术后辅助性放疗和化疗是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重要补充治疗手段。还应强调术后随访,CT和B超的随访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详细]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