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主要是恶性肿瘤,通过各种途径转移至骨骼并在骨内继续生长,形成子肿瘤。原发肿瘤诊断明确并经治疗后转移至骨骼,一般较易发现。但原发肿瘤部位和症状隐匿,以转移性骨肿瘤作为主要就诊主诉时,诊断上往往容易混淆,甚至将转移性的骨肿瘤当做骨原发的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骨是肿瘤最常见的三个转移部位之一,因此转移性骨肿瘤在癌症患者中有一定的发病率。骨转移几乎可发生在所有的癌症患者中,特别常见于乳腺、前列腺、肺、肾和甲状腺癌,约占80%~90%。有统计,约3/4的癌症患者死亡时存在骨转移。有时骨转移先被发现,但并不是所有的骨转移肿瘤病例都能找到原发肿瘤。 骨转移性恶性肿瘤是指原...[详细]
病因
转移性骨肿瘤的产生主要通过淋巴或血液2条途径,全身各处任何器官的恶性肿瘤都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
发病机制
骨外恶性肿瘤转移至骨的主要途径为血液循环系统,少数经淋巴系统,如,乳腺癌可沿腋窝淋巴管浸润至肱骨近端。原发肿瘤转移至骨,主要是经过血液循环系统,极少经过淋巴系统转移。 1.转移过程 一般来说转移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 (1)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脱落。 (2)肿瘤细胞对周围毛细血管的浸润。 (3)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肿瘤细胞栓子的形成和滞留。 (4)肿瘤细胞穿出血管。 (5)肿瘤细胞在滞留骨上二的生长,并形成转移灶。 四肢骨的近心端的血运丰富,血流速度缓慢,瘤细胞易于在此处滞留并生长,形成转移灶。躯干系统易发生转移瘤,可能与脊...[详细]
临床表现
半数左右患者有原发恶性肿瘤的病史,具体视原发肿瘤不同而异。多数是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几个月乃至几年而发生骨转移,根据转移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及体征。另一部分病人无原发灶的症状及体征,亦无这方面的病史,首发症状就为转移的症状,这类骨转移多来自肾、甲状腺和肝。不同的肿瘤有其常见的转移部位和X线表现。转移瘤的体征与症状与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大体相似。转移于肢体骨骼的肿瘤主要以局部肿块最先发现,而躯干部的转移性骨肿瘤往往是疼痛为首发表现。 1.发病部位 根据刘子君等统计我国转移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按由高到低次序排列:骨盆、股骨、脊柱、肋骨、肱骨、肩胛骨、胫骨、颌骨、胸骨、锁骨及颅骨。...[详细]
并发症
转移瘤可并发原发性骨肉瘤,淋巴瘤,骨髓瘤。引起关节功能的障碍,肌肉无力或萎缩,病理骨折等。脊柱转移瘤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可出现截瘫或神经根性疼痛及感觉、运动障碍。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骨转移瘤必不可少的一种检查。临床上常作为对病情进展情况、治疗效果和预后判定的有用指标。 1.常规检查 这类患者除一般的常规检验可出现血红蛋白降低、血红细胞减少、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血浆蛋白下降、A/G比值倒置等表现外,还应进行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乳酸脱氢酶(LDH)、血钙、血磷等项检查。约1/10的乳腺癌、肺癌、肝癌和肾癌骨转移患者血钙升高,血磷降低。前列腺癌骨转移时酸性磷酸酶增高。在成骨性转移瘤时碱性磷酸酶可升高。 2.骨髓检查 有骨转移时,骨髓涂片可找到肿瘤细胞。 3.尿液检查 尿内儿茶酚胺增高。儿茶酚胺的代谢...[详细]
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包括X线平片、放大X线片摄影和断层摄影。X线检查仍是目前诊断骨转移瘤的重要检查方法,是多数医疗单位所能采用的。转移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多数为肿瘤发生的骨骼产生各种骨骼破坏性改变,病变多局限在骨骼内,边缘不清,有时与原发性骨肿瘤不易鉴别。 (1)X线检查特点:转移性骨肿瘤可单发或多发,单发性系发生于某一骨内的转移,局限于一处产生骨质破坏,使邻近骨皮质扩大膨胀,X线上可以为同一的骨质破坏,或者形成大小不等的囊性腔隙,也可以是广泛的骨质破坏。多发性系转移发生在多数骨内,也可以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广泛地散在于多数骨内,一种是连续侵犯相邻近的几个骨,如侵犯同侧的髂骨及股骨近端,...[详细]
诊断
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假如是在原发肿瘤的诊断之后,则相对容易。但有些以骨肿瘤为首发症状的转移性骨肿瘤,在诊断上往往要依赖于各种实验室检查。根据儿童常见肿瘤的发病次序,选择性地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做出正确的诊断。依赖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诊断,病理检查有助于确诊。 1.诊断要点 (1)凡诊断恶性肿瘤者:应进行肿瘤微转移的监测 40~70岁,特别是有过恶性肿瘤史者,出现躯干或四肢近端某处不明原因的疼痛、肿胀或包块者,应高度怀疑有否转移。常用的方法有ECT、红外热像技术、免疫检测、放射免疫检测和PCR检测等。最好于术前就开始,如各项检查正常,可留作原始资料,供以后复查比较...[详细]
治疗
应视具体情况采用放疗、化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必要时可采用手术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在诊断明确之后,及时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原发性肿瘤病变的治疗是整个治疗中的主要环节。骨骼的病变可以采用手术清除、局部放疗和全身性化学治疗等方法。出现骨骼并发症如病理性骨折的病例,要及时治疗出现的并发症。骨转移的治疗是综合治疗。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是早期病情或诊疗的延误与治疗失败之果,因此骨转移瘤的诊疗应扩展到:①对中老年人群的筛查监测与防治;②对恶性肿瘤患者的防治与监测;③对微转移病人监测及择时治疗;④对骨转移瘤患者的治疗。此处着重介绍骨转移瘤的治疗。 目前,对骨转移瘤的治疗,仍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详细]
预后
原发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可行手术切除,术后加用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和环磷酰胺。治愈率可达30%,但发生骨转移者预后不良,几乎不能治愈。转移癌都属于晚期,预后差,但积极治疗仍有一定的意义,不能放弃。肿瘤转移到关节属于晚期,预后很差,积极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预防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转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开始于原发肿瘤生长的早期,当原发肿瘤开始生长时,具有转移潜能瘤细胞已可能发生转移。只是在临床上无表现亦无早期发现的检查手段。因此,预防性治疗应开始于病之早期,特别是亲骨者,应千方百计地切断转移的环节。目前已研究发现,用可的松和肝素联合使用可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而使原发瘤缩小,肿瘤转移率下降。丙亚胺75~200mg分3次服,5~14天为一疗程,对结肠癌转移有抑制作用;Nm-23基因产物在抑制转移表型中起重要作用。 1.人群预防 骨转移性肿瘤临床上比较多见,而且任何肿瘤均可发生骨转移,因此对有恶性肿瘤病史者更应警惕。如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躯干和四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