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随着年龄增加,晶体核逐渐硬化,晶体的可塑性及弹性逐渐减弱,故调节功能逐渐减弱,大约在40-45左右,近距离工作或阅读就发生困难,这种由于年龄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花眼,其发生迟早和严重程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原先的屈光不正状况、身高阅读习惯、照明以及全身健康状况等。
病因
引起老视的原因,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状态也不属于屈光不正,是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视觉问题。那么引起老视的原因有哪些呢?1.与年龄与调节有关老视的实质是眼的调节能力的减退,年龄则是影响调节力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调节即眼的屈光力的增加,是通过晶体的塑形、变凸来实现的。而晶体在一生中不断增大,不断向晶体两侧添加新的皮质,并把老纤维挤向核区。于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晶体密度逐渐增加,弹性逐渐下降,导致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形成老视眼。2.与人眼原有的屈光有关老视眼的发生与人眼的原有屈光有关,不同屈光状态 不同屈光程度的人,发生或表现出老花的年龄是不同的, 度数也不同。●正视眼的人,在40--4...[详细]
发病机制
大多数的近工作距离在28~30cm。正视眼到45岁时,只有3.5D~4.0D调节这种调节程度已经达到看清楚近处物体的极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持续地做近距离工作,要用掉全部的调节力才可得到通常的视力。眼睛为了保持近距离视力就要紧张地工作持续地紧张状态必然引起视觉疲劳。一般来说在使用调节时只可动用全部调节力的2/3,而以另外1/3作为保留力量,工作起来才可舒适前已述及,45岁的正视眼,如进行25cm的近距工作,要动用全部调节力,因而在近作业不要维持多久就要发生自觉的视疲劳症状,所以说正视眼大约在45岁开始成为老视。为了坚持近距离工作,老视眼要戴用凸透镜予以帮助。远视眼在年轻时,其近点比正视眼远得...[详细]
临床表现
一、视近困难:与近视患者相反,老花眼患者会逐渐发现在近距离阅读时看不清楚小字体,以致不自觉地将头后仰或者把书报拿到更远的地方才能把字看清,而且所需的阅读距离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二、视近不能持久:由于晶体调节不足,使得近点逐渐变远,患者通常需要经过努力才能看清楚近处物体。如果这种努力超过限度,引起睫状体的紧张,再看远处物体时,由于睫状体的紧张不能马上放松,因而形成暂时近视。再看近处物体时又有短时间的模糊,此即调节反应迟钝的表现。当睫状肌的作用接近其功能极限,并且不能坚持工作时,就产生疲劳。因为调节力减退,患者要在接近双眼调节极限的状态下近距离工作,所以不能持久。故看报易串行,字迹成双,最后...[详细]
并发症
度紧张的慢性刺激,可以导致眼睑和结膜等组织的慢性炎性变化。
其他辅助检查
对于任何老视者,验光的第一步就是作远距屈光不正的检测,即进行规范的验光程序准确的屈光不正的验光和矫配基础,才是老视验配成功的开端,因此,验配医师必须建立这个观念,并首先熟练规范的验光程序。准确验光并完全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近附加的测量要在屈光完全矫正状况下择定标准工作距离,两眼同时视的状态下进行。检测时选择合适的视标(阅读物)以及合适的照明系统,在最后确定处方时,还要根据个体需求进行合理调整。在远矫的基础上,临床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获得初步阅读附加度数:①调节幅度测量,然后根据一半原则作为初步加光参数;②根据年龄进行试验性附加;③根据负相关调节(NRA)和正相关调节(PRA);④根据融像性交...[详细]
诊断
根据远视眼的检测结果并结合病人年龄及临床表现,可以诊断。
治疗
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便是配戴老花镜。许多老人对于佩戴老花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配近视镜需要上医院,老花镜随便买个能看清楚就行,以致很多人在地摊上买现成的眼镜。其实,老花镜也不能随便戴,每个人花眼的度数不同,两只眼睛的花眼度数也不一样,长时间戴不合适的老花镜对眼睛有害无益。正确的做法应该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眼科检查,再配适合自己的老花镜。对屈光不正者为减少看近看远换镜的麻烦,还可考虑配双光镜、三光镜以及新型的渐变式多焦点镜片。手术治疗老花眼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目前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老花眼的手术方法也不断成熟,常见的手术方法有以下几种:(1)调节性人工晶体植入术:适合于年龄较大并且合并有白内...[详细]
预防
中医认为,眼睛视万物的功能有赖于五脏六腑精气的濡养,而肾藏精,如果肾精不足,则视近不清,望远不明。若不注意调摄,饥饱失常,目力过劳,悲泣抑郁,贪淫恣欲,会加重阴精耗损。导致阴精亏损,阴阳失调,水火不济,以致目力减弱。因此,防止老花眼首先应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做到起居有常,精神愉悦,防止过度用眼,并适当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