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1条结果

  • 、小肠、大肠,单侧耳廓交替,每3天更换1次,每次2~3min,至耳廓发热、潮红,耳朵有酸、麻、胀、痛等感觉。结果示耳穴压豆能够尽早恢复肠鸣音及排气、排便功能,缩短术后禁食时间,简便易行,可靠安全。I、综合疗法:沈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6h取中脘及双侧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内关穴位实施针刺,并将大黄100g、芒硝粉100g、莱菔子50g、食盐50g研磨成分贴于神阙穴,可缩短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刘慧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取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电针,取合谷、内关、足三里,进针得气后接针刺时间30min,加上耳穴埋豆法:双耳部取神门、皮质下、交感区、腹区、风溪5个穴位,用拇指
    赵刚 主任医师 2022-08-11 13:30:22
  • 1、术后胃肠功能紊乱1.1概念: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手术后患者腹痛、腹胀、排气或排便消失、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1.2病因:传统医学中并无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名,但是根据中医文献记载及术后胃肠功能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如纳呆、腹胀、腹痛、胃脘部不适、肛门无矢、大便不通的病症特点,可归属于“肠痹”“肠结”“腹痛”“腹胀”等范畴。关于病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将其描述为“三因学说”(中医病因学)中的“不内不外因”之金刃伤。腹腔镜术后对机体打击导致正气受损,加上术中失血、失液,导致脾失健运,生化乏源,兼术中失血、失液,致气血两虚,气虚大肠传递无力,血虚津枯无以濡养大肠,大肠功能失司。加上
    赵刚 主任医师 2022-08-07 21:02:22
  • 胃肠道功能紊乱是腹部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小肠活动一般在1天内恢复,术后胃活动一般在1-2天恢复,结肠活动一般在2-3天内。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即指超出此期间胃肠功能仍未恢复,并导致肠道内容物滞留、积气、积液,出现腹部胀痛,肛门排气、排便困难等症状和体征。若胃肠功能恢复持续缓慢,则继发肠粘连、肠源性内毒素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将显著提高。术后胃肠动力紊乱不仅是胃肠动力的缺失,更常见的是胃肠各部分之间的运动缺乏协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并发症的机率小,但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快慢将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总体的恢复情况,影响手术质量。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促进术后胃肠蠕动,缩短肛门
    赵刚 主任医师 2018-05-12 09:33:54
  • 经常嗳气、腹胀、腹泻、腹痛…治疗后又复发,且没有明确的结构病变,这种病症一般称为“胃肠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功能性胃肠病。   一、胃肠功能紊乱是哪些因素引起的?   1、消化系统疾病   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炎、溃疡病、急性胃肠炎、便秘等。   2、不良饮食习惯   暴饮暴食、经常吃刺激性、不洁净、不消化等食物都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食物是胃肠功能紊乱的最常见诱因。   3、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压力大,抑郁、焦虑、敏感等,都可引发胃肠功能紊乱,一般常见于成年女性、脑力劳动者、性格内向者、常处于神经过敏状态的人群。   二、胃肠功能紊乱有哪些典型症状?   患者一般会反复的出现吞咽困难、咽喉部不适、反酸、烧心等,还可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般来说,胃肠功能紊乱的治疗重不在药物上,因为该病主要是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因而调整好情绪、精神状态是康复的关键。只要去除导致该病的诱导因素就可调理好,同时也可通过以下方法治疗:   1、生活保持规律、有节,可适当参加一些体育、娱乐等活动,饮食上保持清、淡、软,避免粗糙、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工作上要劳逸结合,舒缓压力。   2、患者出现的症状比较严重的,可针对患者病情适当的使用胃达喜、吗叮啉、维生素B1等治疗,如果患者明显有精神症状的,如焦虑、抑郁等,可使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治疗,或者可以咨询心理医生等。   3、经过治疗、调养后,应该定期到正规医院复查,以免病情复发。
    黄厚章 2016-12-15 14:22:58
  • 55岁的张先生(化名),十年前由于脊柱外伤损伤到神经,随后出现排尿困难、排尿费力、下腹部不适、排便困难,以及尿频尿急、夜间经常出现尿床的现象,白天也有尿失禁的症状,随后到到北京就诊,进行留置导尿管解决尿潴留的问题,还做了膀胱造瘘手术,留置3个月后又拔除了造瘘管,随后一直自行排尿,但是一直没有进一步治疗。但是近一个月症状加重,为了进一步治疗,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盆底疾病与神经调控专业组李旭东教授门诊就诊。  经过B超、尿动力学等详细评估,张先生有膀胱过度活动、逼尿肌无力、残余尿有172ml、膀胱容量小,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肠功能紊乱,目前的治疗方案可以进行骶神经调控手术
    李旭东 主任医师 2024-10-30 16:48:18
  • 异常变化。复方阿嗪米特联合匹维溴胺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不明显。 胆囊切除术后常发生腹泻,多为功能性腹泻,国内有临床报道胆囊切除术后 138 例患者中,有 105 例手术后出现各种程度的腹泻,占总观察病例数的 76% 左右。国外的临床资料显示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发生难治性腹泻的比率是 17% 左右。究其原因,可能为:胆囊切除后血液中的胆囊收缩素处于较高水平,肠道激素、神经肌肉的功能发生紊乱,最终导致胆道功能出现障碍;胆囊被切除后,胆囊对胆汁的浓缩和排空的功能突然发生中断,胆汁就会源源不断地流进十二指肠内部,肠内的胆汁就无法达到足够浓度,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无法有效
    赵刚 主任医师 2016-07-15 18:05:22
  • ,肠镜,CT,有的甚至做胶囊内镜,小肠镜检查,结果都是好的,没有查到可解释的病因。医生开了益生菌,助消化药,甚至止泻药,腹泻暂得到缓解,一旦停药,腹泻又始,有的病人想本想去想不通,明明有腹痛,腹泻,怎么会查不到病因呢?因此不远万里到处就医,重复检查,想找出罪魁祸首,但结果总是失望。失眠,担心,心慌,出汗,易怒,纳差,抑郁,焦虑接踪而来。其实这是肠易激综合征,也称肠功能紊乱,是查不到器质性病变的。关于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仍不十分清楚,被认为是胃肠动力亢进、蠕动过快。肠道感觉异常,显得非常敏感,像一亇暴脾气的人一般,非常容易激动。脑子与肠道之间调控异常、肠炎后及抗生素应用所致的肠道菌群失调和精神心理等
    张顺财 主任医师 2021-06-05 12:30:45
  • 患者肠道菌群发生变化,易引起肠功能紊乱。(2)胆囊切除术后胃肠激素、胃电生理出现异常,影响胃蠕动、排空,造成从胃到球部、降部的协同运动出现紊乱现象,肝胆疾病的患者较正常人易发生胆汁反流,胆切术后更明显,加之不管进食与否,大量胆汁不断进入十二指肠,较术前更易发生反流。治疗胆切术后消化不良症状并没有特效药,只是缓解症状,原则是修复胃黏膜、抑酸、促进胃肠动力等。第三代抑酸剂PPI、达喜联合应用对术后反流的疗效,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明显优于单一用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泌特(复方阿嗪米特)联合快力(莫沙必利)对术后反流的效果好,得出消化酶与促动力药合用效果更佳,缓解快。抑酸药、抗酸药、促动力药、消化酶在
    赵刚 主任医师 2021-03-20 21:48:35
  • 。中医认为,大便稀溏主要与脾虚有关,脾虚不能运化水液,水湿内停,故而出现便溏。有些患者大便稀溏并且黏滞,粘马桶,挂壁,水冲不干净,这也是湿邪的一种表现,因为湿邪有黏腻的特点。生活中调理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饮食节制,减少肠道刺激,尽量减少食用生冷寒凉、不洁食物,油腻食物、甜食等均有助于生痰湿,也应该减少或避免。可以多食用薏苡仁、芡实、白扁豆等祛湿之品,或可以吃中药调理健脾祛湿。 1.3大便溏结不调,就是指大便有时干结有时溏稀,多属于功能性肠病,肠功能紊乱所致。中医认为多与肝失疏泄有关,木不疏土,脾失健运,则发生便溏,木郁土壅,脾胃气滞则又可发生便秘。平时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或者服用调和肝脾的中药治疗
    凌江红 主任医师 2022-07-15 14:23:03
  • 胃肠功能紊乱。正常时胃肠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袋状往返等运动有利于食物充分混合、利于吸收、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将食物向下推。总之胃小肠大肠的各种自主运动互相配合,协调,有规律的将食物充分消化,吸收,并将不能消化的东西以粪便形式排出。当然胰液中的胰酶,胆汁,肠道益生菌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之所以胃肠道能有规律的自主运功,处决于正常的迷走交感神经功能。发怒,紧张,担心,过度关注,恐惧,整天心烦意乱,仿佛身体有重大疾病没被查出来,内心处于高度警觉状态等可导致反应性的交感神经兴奋,可导致胃肠道运动功能不协调,不规律,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另外过度担心的的人对各种症状的感受更敏感且对症状的不适有
    张顺财 主任医师 2021-06-05 12:37:09
1 2

浙ICP备1203451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