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47条结果

  •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数据显示,我国人群的肠易激综合征总体患病率约1.4%~11.5%,占消化专科门诊患者的10%~30%以上,多见于中青年人群,尤其是女性。因其病史可长达数年乃至几十年,患者常常反复就医,对生活、工作造成巨大困扰。目前,国际上诊断肠易激综合征公认的是“罗马IV诊断标准”,即患者主要存在反复发作、与排便相关的腹痛,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或粪便性状改变。但根据国内外多数消化病专家的经验及认知,相比于腹痛,腹胀反而更常见。多项临床研究和我国诊治共识显示,腹胀在我国的发生率较高。多数专家认为,国内患者的诊断应主要关注与排便相关的腹胀,以及伴有的粪便性状异常
    庞文璟 副主任医师 2024-09-07 22:22:33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怎么吃
    消化疾病健康管理计划 健康号 2021-01-20 15:26:12
  • )粘膜微生物群)有很大不同。尽管在一项研究中粘膜微生物群可以预测便秘,但其相关性尚不清楚。虽然微生物群可能部分由宿主的遗传特征决定,但微生物群在个体的生命周期中不断进化。微生物群通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稳定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微生物群转向更具促炎的特征,这可能与不利的健康问题有关,甚至与老年宿主的肿瘤发生有关。在观察与结肠肿瘤发生相关的单个细菌菌株时,某些革兰氏阴性(主要是拟杆菌)革兰氏阳性(梭状芽孢杆菌)在肿瘤易感性中似乎具有相反的作用。这种影响可能是由保护性的产生丁酸盐的人群和炎症性的、降解粘蛋白的人群之间的平衡介导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丁酸产量的减少和结肠内pH值的增加,微生物群的特征变得
    路聚保 副主任医师 2024-06-14 05:53:45
  •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临床治疗欠佳。临床表现: 一、 患者经常出现腹痛、腹胀、腹泻、排便不成形、屁多、一天排便多次等表现, 二、患者便秘和腹泻交替,便秘一周、腹泻一周,有些人便秘三个月、腹泻三个月交替着来, 三、各种各样检查,就是检查不出什么毛病,检查结果都几乎正常,但治疗起来效果却不尽人意。 四、患者长期腹泻不好转。怕腹痛、腹泻随时发作不敢出门,不敢坐公交车,甚至导致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 五、患者吃刺激性食物或者胃肠道被刺激后易出现上述症状。如: 1、吃麻辣食物、喝酒
    张振国 住院医师 2020-03-20 14:21:24
  • 肠易激综合征(IBS):一种“功能性”肠病, 临床表现:反复发作腹痛,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改变。 典型的排便习惯异常表现为:便秘、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同时可有腹胀/腹部膨胀的症状。 根据排便习惯改变主要表现将IBS分为3个主要亚型: IBS便秘型(IBS-C) IBS腹泻型(IBS-D) 和IBS混合型(IBS-M)。
    张振国 住院医师 2022-07-07 08:41:38
  •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常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表现。那么什么是FODMAPS饮食呢?FODMAPS饮食与肠易激综合征又有什么关系呢?FODMAPs是英文“fermentable oligo-di-monosaccharides-polyols”的缩写,翻译过来是“可酵解寡糖-双糖-多糖-多元醇”,是2005年由澳大利亚学者Gibson等命名的。FODMAPs通常有如下主要特征:含1~10个糖的小分子短链碳水化合物;在人体胃肠道不能完全吸收,易使肠道内渗透压升高;易被结肠内的细菌酵解,导致肠道产气增加,刺激肠壁引发内脏高敏
    奚肇宏 主任医师 2023-10-30 15:54:02
  • 障碍,主要是因为它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频繁腹泻导致营养素吸收不良,特别是蛋白质、钙、铁等关键营养元素的损失,这些元素对骨骼生长至关重要。其次,腹泻还可能引起水电解质失衡,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工作,如干扰生长激素的分泌和利用,进一步抑制身高增长。此外,长期腹泻还可能造成慢性炎症,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形成恶性循环。杰宇的诊疗过程1. 精确诊断:经过全面的体检、血常规、粪便检查以及肠道功能试验,我诊断杰宇的慢性腹泻源于乳糖不耐受合并轻微的肠易激综合症。乳糖不耐受导致的消化不良是腹泻的主要原因,而肠易激综合症则加重了症状。2. 营养干预:针对杰宇的病情,我制定了低乳糖饮食计划,增加易消化
    生长发育 健康号 2024-05-16 21:48:38
  • FGIDs非常常见,全球患病率为40%,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见,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1】。它们占初级保健工作量的12%和胃肠病学门诊咨询的30%。总体而言,49%的女性和36.6%的男性符合至少一种FGIDs(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是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和餐后不适综合征)、直肠痛、功能性腹泻和IBS(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11.7%、7.2%、5.9%、4.7%和4.1%。 罗马Ⅳ(2016年)标准中肠-脑相互作用障碍包含成人6大类33种疾病、儿童2大类17种疾病。
    刘福 主任医师 2024-07-02 11:49:30
  • 擅长疾病种类:自闭症,发育迟缓,语言障碍,多动症,感觉统统失调,学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障碍,失眠症,品行障碍等;以及相关心理问题:失眠、厌学、游戏成瘾等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自残、自卑等情绪情感问题;儿童青少年相关各类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厌学,网瘾、叛逆、亲子关系、婚恋情感,睡眠障碍等生物社会心理整体治疗模式;为营养不良,便秘,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等慢性肠功能障碍疾病并伴有心理障碍患者,制定精准化的肠道菌群、代谢、营养、免疫等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路聚保 副主任医师 2024-05-12 09:51:52
  • 偶尔总会有胆囊切术术后的病人仍然有右上腹疼痛或腹胀,一般100个人里面会有个把几个。这时候,可能要考虑存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该综合征原因复杂:包括胆管本身的原因:如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狭窄、胆囊管残留过长、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痉挛等;也包括胆管以外的原因:比如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溃疡、食管裂孔疝、冠心病、慢性胰腺炎等。部分患者做完所有检查也找不到异常,考虑存在功能性疾病比如胆管痉挛、肠易激综合征等,易受到环境、饮食、精神情绪等因素的刺激,需要综合调理。需要指出的是,该综合征的出现,一般并非胆囊切除所致,而是本身存在胆囊以外的器质或功能性病变所致,只是被误以为是胆囊病变。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
    孙平 副主任医师 2024-07-31 22:20:05
1 2 3 4 5

浙ICP备12034511号-1